工信部:将择优创建一批“中国制造2025”示范区
辛国斌介绍,《中国制造2025》发布实施两年以来,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,为稳定工业增长,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了重要作用:
一是顶层设计基本完成,形成了以《中国制造2025》为引领,11个专项规划为骨干,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、工业“四基”发展目录等绿皮书为补充,各地落实文件为支撑,横向联动、纵向贯通、各方面协同的政策体系。
二是工业基础能力稳步增强。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、关键基础材料、先进基础工艺等“卡脖子”问题得到初步解决,产业技术基础不断夯实。
三是智能制造水平继续提升。标准体系框架初步建立,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厂、数字化车间。重点行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、数字化生产设备联网率明显提升,个性化定制、协同研发制造快速兴起。
四是创新体系建设深入推进。成立了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——动力电池创新中心,增材制造创新中心也已初具雏形。培育建立了19家省级创新中心。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不断深化,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创新载体不断涌现。
五是质量品牌建设取得新进展。产品实物质量不断提升,原材料、重大装备等领域部分产品质量接近国际先进水平,企业和产业集群品牌培育成效显著。
六是城市试点示范开局良好。批复同意宁波等12个城市和4个城市群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试点示范城市(群)。各试点城市结合实际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,在转型升级新路径新模式上做出了有益探索。
辛国斌表示,总结两年来推进制造强国建设的实践,我们的体会是,完善顶层设计和夯实基础能力相结合是前提条件,稳增长和调结构相结合是内在要求,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战略选择,转变政府职能和发挥市场主体作用相结合是实现途径,中央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和地方政府发挥因地施策相结合是根本保障。
辛国斌提到,下一步,我们将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,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,重点在七个方面深入实施“中国制造2025”:
一是攻关键。以高端装备、短板装备和智能装备为切入点,狠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,强化知识经验积累,持续提升自主开发和系统集成能力。
二是强基础。深入实施工业强基工程,开展重点领域一揽子突破和一条龙应用计划,启动实施新材料研发及应用重大工程,加快建设新材料、机器人等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三是抓示范。扎实推进“中国制造2025”试点示范城市(群)和智能制造示范区建设,充分调动地方积极性,鼓励因地制宜、先行先试。择优创建一批“中国制造2025”示范区,争取在金融、土地、人才以及改革创新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。
2017-05-24
[返回]